陀罗经被的历史故事、功德、使用方法

历史故事

慈禧是历史上有名的奢华太后,生前十分喜欢珍珠、玛瑙,翡翠等瑰宝,身后,其陪葬的宝藏无可估计,听说其时瑰宝放入管内后,送葬的人发现其棺内还有空地,就又倒进了许多珍珠等宝藏,听说光这些填空的珠宝就价值不菲,可见其奢华程度。

当年孙殿英盗掘慈禧墓时,虽然把各种金银财宝横扫一空,但却唯一落下了一张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最为宝贵的宝物。

进入地宫后孙殿英和他的部队把目瞄向了地宫里的金银财宝,还有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掩盖在慈禧身上的被子却被当成废物仍在了地上,并粗犷的一把扯走了上面的珍珠,听说这条被子上光装饰的珍珠鸡有几百颗之多。

孙殿英把珍珠拆走后,还想拆上面的金线。发现并不好下手,就随手把这条被子给扔到了地宫外面。

事实上这条被当做废物的丢掉的被子,比他抢走的一切金银财宝珠宝加起来还要宝贵。此被叫陀罗尼经被,选用金线和特别的技术创造,与如今的双人被差不多大,上面大概有两万左右的汉字,还有许多佛经佛像斑纹等。

据史料记载,陀罗经被是释教密宗的释教用品。而这件陪葬品是慈禧生前特意预备,以便身后提前得到超度。听说,亡人披了陀罗尼经被到了阴间,阎王见了都得站起来,恭敬三分,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来历用途

“陀罗经被” 又名“往生被”,亦称“陀罗尼衾”,上面有多种由梵文(或藏文)书写的诸佛菩萨真言密咒及诸佛菩萨、金刚力士的功德名号。

咒为诸佛心,其功德妙用,最为不可思议。此陀罗尼经被上所印的各种咒语,多达72种,诚谓集咒语之大成。因一一咒,各有无边功德妙用,今广集诸咒于一处,其功德效用更难言说。

此经被在清朝是奉旨使用的,没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 

佛教认为,它具有不可思议之大威德加持力,无论男女,在寿终之际将此衾覆盖其遗体上,能令亡者罪灭福生,免除过去世间一切冤家魔障之难,亡者身心安乐,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陀罗尼往生被的使用不拘对象,不论信教与不信教的男女老少,临终均可使用,甚至生前并不信教,毁谤三宝(佛、法、僧),拨无因果,薄福少德者,亦可通过使用此被消除罪业,与三宝结缘,俗传亡人披了陀罗尼经被到了阴间,阎王见了都得站起来,恭敬三分。

使用方法

故宫博物馆藏陀罗经被介绍:

“此陀罗被乃按《灭恶趣本续经》所作也,《续》云:此灭恶趣威德王密咒,功德无量,不可思议。若为亡魂作利益者,书此密咒真言字种,贴于亡尸额、喉、心、密等处,或复佩戴、盖覆之。是人魂识承佛如来密咒功德摄受之力,无始劫来种种罪业,悉皆清净。不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即得往生西方净土,莲花化生阿弥陀前,受菩提记。若彼亡魂极深重,不能往生西方净土者,承此摄受,亦得往生人间天上,精修善行,毕竟往生莲花世界,获菩提果也。”

在现代的使用中,陀罗尼经被盖至胸部即可,但若死相难看,如:车祸、意外等,死状凄惨,不忍卒睹者,可覆盖至头顶。拟火葬者,在尚未断气时,即可为其覆盖(先撒金光明沙,次放咒轮,再盖往生被),俟助念完,掀开往生被,更衣毕,依旧覆盖之。

遗体放进棺内,往生被亦随之入棺,直至即将盖棺、火化,方可将往生被取出、折好,俟骨灰放入骨灰坛内,再以往生被将骨灰坛包起,此乃最正确处理方式。唯因避免往生被沾污,可将之折为小块,放入骨灰坛内。但应俟遗骨温度冷却后,始置之坛内,以免余温过高,致往生被损毁。在此之前,应先将三张咒轮置于骨灰上,再放往生被。所投影处,即有无量功德,可超度亡者。

土葬时,陀罗尼经被直接盖于亡者身上,盖棺后,再随棺入葬。

  病者临危吐血,或身体溃烂、肝癌,致往生被沾染脓血等,可置于头边或脚后,不可火化,因往生被上有咒轮、佛号,焚毁有过。但下列数种情况则另当别论:

  因车祸或意外死亡,整件往生被皆沾染血迹。大量吐血,致往生被沾满血迹。

若不得已而火化,当以恭敬心为之,火化时持念“阿弥陀佛”佛号。

往生被不慎弄湿,应另取一新被为亡者覆盖,待湿被晒干,再铺于新被下。下葬时,依此次序放入棺内。火葬时亦按此顺序置于骨灰坛。

注意事项

陀罗尼经被在盖时方向不可搞错。有“阿弥陀佛”字样在上。一般盖至亡者的颈项部,使头部露在外面即可。

在盖被之前如有金刚砂及咒轮,应先撒少许金刚砂于亡者额部;次放三咒轮于亡者胸部。以大宝广博楼阁陀罗尼轮置为最上。铺上枕巾,荷花巾盖脸。护身符与咒轮放一起(先撒金光明沙,次放三张咒轮,再盖往生被)。

土葬:遗体入棺,往生被及咒轮亦随棺入葬,但应覆盖于亡者身上而非棺木上。

火葬:欲盖棺、火化时,将往生被取出、折好。骨灰入坛,撒下金光明沙,摆上咒轮,再以往生被包裹骨灰坛。

中国丧葬风俗 | 做“七”仪式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做“七”仪式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仪式

 ”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

做“七”仪式

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 的生活。

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 

做“七”仪式

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