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召开“惠民礼葬”方式成热点

让逝有所安,已成为殡葬综合改革施政所向。今天(11月28日),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山东省临沂市的农业大县沂水县召开。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在会上强调,“要把‘逝有所安’纳入基本民生保障链条,努力把每个人的‘身后事’办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殡葬需求。”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会上沂水县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措施极受关注,民政部对相关措施进行了重点介绍与梳理,与会代表还专门参观了沂水县公益性公墓及移风易俗教育基地。
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摄
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山东面临的殡葬问题日益凸显。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向与会者介绍,近年,山东各地普遍实行惠及全民的殡葬惠民政策,平均每件丧事减免1000 多元,绿色殡葬每年为群众节省丧葬花费 6.3 亿元。
实际上,之所以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选择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召开,正因为这里是全国殡葬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有重大的创新惠民举措。沂水县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实施了一整套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措施。新京报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两年多来,沂水县对具有本地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全部免除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墓碑及刻碑费,费用由县乡财政承担,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同时,在“惠民礼葬” 的基础上,沂水县顺应乡风民俗,增加仪式感,用举办“追思会”和逝者道别。
这样做的成效是,截至2019年11月27日,沂水县逝者家庭户均减负2.5万元,累计节省社会殡葬支出近5亿元,节约土地600多亩、木材2万多方。同时,为了把好事办好,沂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即以正面引导为主、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攻心说理为主;不准强制、不准一刀切、不准搞平坟运动;严禁制作和使用大棺材、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坟建墓、严禁个人和集体租售土地作为墓地。
目前,沂水殡葬改革已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并写入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另据介绍,山东省计划到明年年底,每个市县建成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每个乡镇至少建成2-3处乡级、村级节地生态绿色公墓。发挥8.6万个红白理事会和4.4万个村(居)文明实践站宣传服务作用,弘扬优秀殡葬文化,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文明节俭办事。
会上,获得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的江苏、江西、云南等10个省市县民政部门,分别介绍了殡葬综合改革的相关工作经验,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沂水县公益性公墓及移风易俗教育基地。据了解,目前农村70%-80%的陈规陋习就集中在殡葬环节,对于这次民政部推荐的10个省市县的殡葬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新京报乡村频道将持续跟踪关注。